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,为什么不去城乡基层?大学生一句话让人破防
发布日期:2025-01-23 07:16    点击次数:155

这几年大家都看到,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,无论是从公开的数据还是从周围看到的情况,都能足以说明。

根据教育部预测,2025年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222万人,而趋势峰值将会出现在2038年,大学生毕业人数将会达到1786万人。

毕业生人数居高不下,造成当下非常严峻的就业挑战。

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4年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.1%,但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-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5.7%,这一部分群体其实就覆盖了新大学毕业生,比例很高。

展开剩余85%

针对这些情况,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在积极改善和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!

1月21日,人社部召开新闻发布会,明确表示要强化青年就业支持,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,重点聚焦2025届毕业生和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。

发布会上领导人强调,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。

对此,有些大学生说了一句让人破防的话:

有的人说:

"农村也回不去了,土地流转了,房子让人拆了,所以末来大学生成了最困难的人。"

01

大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去城乡基层就业?

1.就业观念存在偏差

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刚毕业就高人一等,期望薪水高于社会现实水准,而基层工作往往薪水相对较低,对基层工作不屑一顾。

同时,大多数毕业生将高新的外企当作首选,而基层工作难以满足这一要求。

而且部分大学生对基层存在刻板印象,认为基层条件差、生活苦,缺乏直观认识和亲身体验,加上一些宣传报道侧重于“艰苦朴素”“无私奉献”这样的关键词,让少数同学对基层工作产生畏难、怕苦的情绪,并且受电视剧对城市工作生活渲染的影响,更向往城市工作。这些就业观念导致大学生不愿选择基层就业。

2.中小微企业用人不规范

中小微企业数量庞大,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,但一般没有明确的岗位和待遇、福利标准,待遇低干活多是常见现象,而且发展没有预期,看不到未来。

3.缺乏对基层的了解

近年来毕业的大学生基本是“90后”甚至“00后”,很多人从小生活在城市,成长环境相对优渥,大都没有直接接触过基层生活,尤其是农村生活。

学校基本设立于城市或镇街道,学生自升学以来都在城市生活学习,导致他们对农村、基层生活不了解,所以基层就业不在考虑范围内。

4.专业知识应用受限

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趋向于城市化,大部分知识在城市里才有用武之地,到了基层可能会出现学非所用,用非所学的情况,大学生们数年寒窗苦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,更希望在能发挥专业知识的地方就业。

5.高校因素影响

在高校专业设置、培养体系和就业指导方面存在不足,未能很好地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,也使得大学生较少考虑基层就业岗位。

02

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有效对策让大学生愿意去城乡基层就业

一、提高经济待遇方面

到中西部地区、东北地区或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新录用为公务员的高校毕业生,试用期工资可直接按试用期满工资确定,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的级别工资按规定高定一 - 三档;

招聘为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的,可提前转正定级,转正定级时的薪级工资按规定高定一 - 三级。

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层就业的经济吸引力,国家可以继续推广类似政策到更多基层岗位类型上,并且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进行动态调整薪资待遇,确保大学生在基层工作能获得有竞争力的收入,让他们能够在经济上更安心地扎根基层工作。

到中西部地区、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、服务期在3年以上(含3年)的高校应届毕业生,其学费由国家补偿,在校学习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,由国家财政代为偿还。

这种补偿政策可以减轻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经济负担,未来国家可以加大对此类政策的宣传力度,让更多大学生知晓,并且可以适当扩大政策覆盖的地区范围或者降低服务年限要求等,进一步吸引大学生到基层就业。

二、职业发展规划方面

实施三支一扶计划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,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,可参加定向招录或给予适当加分。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服务2年以上,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,初试总分加10分,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。国家可以继续丰富针对基层服务大学生在考公考研方面的优惠政策,如增加定向招录岗位的数量、提高考研加分幅度等,激励更多大学生参与基层服务项目,并且可以考虑把这种优惠政策延伸到其他基层就业领域,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服务项目。

对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服务的,可通过直接考察方式择优聘用到服务地乡镇事业单位。

国家可以继续推行这种直接聘用政策到更多基层事业单位类型,同时对于在基层工作表现优秀的大学生,在内部晋升、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更明确的优先政策,比如缩短晋升年限要求等,为大学生在基层的职业发展提供更清晰、更有吸引力的规划。

三、岗位设置与发展空间方面

结合乡村振兴战略,适应基层治理模式创新需要,挖掘医疗卫生、养老服务、社会工作、司法辅助、科研助理等基层就业机会。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规模,支持承担国家科技计划(专项、基金等)的高校、科研院所和企业扩大科研助理岗位规模。国家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更多类型的基层岗位,尤其是新兴行业的基层岗位,例如互联网、文化创意产业等在基层的应用场景下的岗位设置,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基层就业选择。同时确保这些岗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,比如岗位的职能可以不断拓展,职业技能可以不断提升等。

目前存在基层岗位被视为“跳板”的现象,部分大学生只是把基层工作当作进入体制或者获取其他机会的过渡。国家需要从宏观层面进行岗位规划,使基层岗位与其他更高层级岗位之间有更顺畅的衔接,例如基层工作经历能够在后续职业发展中有更多的认可体现,无论是在企业内部晋升还是在不同单位之间的流动时,基层工作经验都能成为重要的加分项而不是被忽视。

四、改善基层工作环境方面

很多基层地区工作设施相对落后,办公条件简陋等,国家可以加大对基层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,如改善办公场所、提供更好的工作设备等,让大学生在基层工作有更好的硬件条件。

基层的生活环境如住房、交通、娱乐等配套设施往往不够完善。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,如建设基层人才公寓、改善基层交通条件、鼓励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等,提高基层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,从而增强基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。

发布于:浙江省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